imtoken钱包下载不了|2007年中国gdp

作者: imtoken钱包下载不了
2024-03-07 16:31:18

2007年我国GDP最终核实数据公布 增速升至13.0%

2007年我国GDP最终核实数据公布 增速升至13.0%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07年我国GDP最终核实数据公布 增速升至13.0%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字体:大 中 小】

【E-mail推荐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刘铮、周英峰)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了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数据。按不变价格计算,GDP比上年增长13.0%,比初步核实数据提高了1.1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公告,经最终核实,2007年我国GDP现价总量为257306亿元,比初步核实数据增加了7776亿元。

    按照GDP核算程序,国家统计局根据2007年有关统计年报和部门会计、财政决算资料,在初步核实数据的基础上,对2007年GDP数据进行了最终核实。

    最终核实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占GDP的11.1%;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4.7%,占GDP的48.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8%,占GDP的40.4%。

    为使GDP数据更加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国家统计局从2003年开始对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进行了改革,将GDP核算改为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三个步骤,与传统做法相比,增加了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

    统计专家指出,随着基础资料的不断完善,需要对GDP数据进行定期修订,这符合国际惯例。

2007年我国GDP达246619亿元 CPI上涨4.8%

2007年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008年1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 谢伏瞻

    2008年1月24日上午10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介绍0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图为谢伏瞻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政府网 张泳 摄。

    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加快0.6个百分点。

发展改革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速达9.8%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孙晓胜 杨晓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31日在北京表示,2007年我国GDP是1978年的15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速达9.8%。

    张晓强是在“WTO与中国:北京国际论坛”上作上述表示的。

 

 

 相关链接

·

黄龙云:广东2008年GDP增长10.1% 人均GDP增长8.7%

·

天津开发区应对金融危机 GDP首次跃上千亿元台阶

·

清洁生产为GDP"拂尘" 沪启动第四轮三年环保计划

·

08年北京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万元GDP能耗降5%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责任编辑: 郭晓婷

 

2007年 - 国家统计局

2007年 - 国家统计局

EN

搜索

首页

机构

新闻

时政要闻

统计新闻

数据

公开

服务

互动

知识

专题

2007年

2008/02/28 10:00

|

Aa

字体:

|

分享到: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8年2月28日

 

  2007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表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全   国

 

 

 

 

城   市

农   村

居民消费价格

4.8

 

4.5

 

5.4

 

食  品

12.3

 

11.7

 

13.6

 

       其中: 粮食

6.3

 

6.4

 

6.2

 

              肉禽及其制品

31.7

 

31.6

 

31.8

 

         油脂

26.7

 

25.5

 

28.3

 

              鲜蛋

22.9

 

23.0

 

22.8

 

              鲜菜

7.3

 

6.6

 

9.4

 

              鲜果

0.1

 

-0.2

 

1.0

 

烟酒及用品

1.7

 

1.8

 

1.6

 

衣  着

-0.6

 

-0.9

 

0.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9

 

1.9

 

2.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1

 

1.7

 

2.8

 

交通和通信

-0.9

 

-1.6

 

0.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

 

-0.7

 

-1.6

 

居  住

4.5

 

4.5

 

4.4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新增加12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59万公顷,增加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94万公顷,减少6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增加10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0150万吨,比上年增加350万吨,增产0.7%,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增产1.3%;早稻产量3196万吨,增产0.3%;秋粮产量35420万吨,增产0.6%。

 

  全年棉花产量760万吨,比上年增产1.3%。油料产量2461万吨,减产4.2%。糖料产量11110万吨,增产11.4%。烤烟产量239万吨,减产3.9%。茶叶产量114万吨,增产10.9%。

 

  全年肉类总产量6800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猪肉减少9.2%;牛、羊肉分别增长6.1%和5.8%。全年水产品产量4737万吨,增长3.3%。全年木材产量6974万立方米,增长5.5%。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私营企业增长26.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3%,重工业增长1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9%,纺织业增长16.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6.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6.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1.5%。6大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8.9%,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4.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1.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3.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8%。

 

表2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2000.0

 

14.7

 

亿米

660.0

 

10.3

 

化学纤维

万吨

2390.0

 

15.3

 

成 品 糖

万吨

1271.4

 

34.0

 

卷    烟

亿支

21413.8

 

5.9

 

彩色电视机

万台

8433.0

 

0.7

 

家用电冰箱

万台

4397.1

 

24.5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8014.3

 

17.0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亿吨标准煤

23.7

 

7.0

 

原  煤

亿吨

25.36

 

6.9

 

原  油

亿吨

1.87

 

1.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693.1

 

18.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32777.2

 

14.4

 

其中:火电

亿千瓦小时

27218.3

 

14.9

 

水电

亿千瓦小时

4828.8

 

10.8

 

粗  钢

万吨

48966.0

 

16.8

 

钢  材

万吨

56894.4

 

21.3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2350.8

 

22.7

 

其中:精炼铜(铜)

万吨

344.1

 

14.6

 

电解铝

万吨

1228.4

 

32.6

 

氧化铝

万吨

1945.3

 

46.7

 

水  泥

亿吨

13.6

 

9.9

 

硫  酸

万吨

5500.0

 

9.3

 

纯  碱

万吨

1771.8

 

13.6

 

烧  碱

万吨

1759.3

 

16.4

 

乙  烯

万吨

1047.7

 

11.4

 

化  肥(折100%)

万吨

5786.9

 

8.3

 

发电设备

万千瓦

12991.0

 

11.1

 

汽  车

万辆

888.7

 

22.1

 

其中:轿车

万辆

479.8

 

24.0

 

大中型拖拉机

万台

20.3

 

1.9

 

集成电路

亿块

411.6

 

22.6

 

程控交换机

万线

5387.1

 

-27.2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54857.9

 

14.3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12073.4

 

29.3

 

  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

 

表3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利润总额

比上年同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22951

 

 

36.7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9662

 

 

29.6

其中:集体企业

566

 

 

25.2

股份制企业

12209

 

 

35.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6126

 

 

34.3

其中:私营企业

4000

 

 

50.9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470亿元,增长23.2%;上缴税金1661亿元,增长1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农村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72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中部地区34283亿元,增长33.3%;西部地区28194亿元,增长28.2%。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投资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投资64928亿元,增长23.2%。

 

表4  2007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行            业

投资额

比上年增长%

总      计

117414

 

25.8

 

农、林、牧、渔业

1466

 

31.1

 

采矿业

5271

 

26.9

 

  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

1805

 

23.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230

 

22.4

 

制造业

35497

 

34.8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1646

 

37.6

 

        食品制造业

967

 

26.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412

 

50.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507

 

38.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799

 

50.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563

 

12.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299

 

34.9

 

        金属制品业

1609

 

46.2

 

        通用设备制造业

2341

 

49.4

 

        专用设备制造业

1696

 

55.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724

 

38.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610

 

44.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96

 

24.3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070

 

9.8

 

  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

7908

 

8.7

 

建筑业

1182

 

48.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844

 

14.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796

 

1.3

 

批发和零售业

2444

 

28.9

 

住宿和餐饮业

1326

 

41.2

 

金融业

149

 

25.4

 

房地产业

28543

 

32.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65

 

30.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543

 

16.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177

 

22.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36

 

28.8

 

教育

2212

 

3.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03

 

13.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24

 

31.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866

 

7.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8010亿元,增长32.1%。商品房竣工面积58236万平方米,增长4.3%。商品房销售面积76193万平方米,增长23.2%,其中商品住宅69104万平方米,增长24.7%。

 

表5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新增发电机组容量

万千瓦

10009

 

22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

万千伏安

18848

 

新建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678

 

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

公里

480

 

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938

 

新建公路

公里

143595

 

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8059

 

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

万吨

43916

 

新增局用交换机容量

万门

836

 

新增光缆线路长度

万公里

146

 

新增数字蜂窝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

万户

2428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5040亿元,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352亿元,增长19.4%;其他行业零售额1818亿元,增长4.5%。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8.3%,肉禽蛋类增长40.9%,服装类增长28.7%,汽车类增长36.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5%,日用品类增长26.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6%,通讯器材类增长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3.6%,家具类增长43.2%,化妆品类增长26.3%,金银珠宝类增长41.7%,中西药品类增长25.1%。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货物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出口大于进口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表6  200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21738

 

23.5

 

货物出口额

12180

 

25.7

 

      其中:一般贸易

5386

 

29.4

 

            加工贸易

6177

 

21.0

 

      其中:机电产品

7012

 

27.6

 

        高新技术产品

3478

 

23.6

 

  其中:国有企业

2248

 

17.5

 

        外商投资企业

6955

 

23.4

 

        其他企业

2977

 

39.2

 

货物进口额

9558

 

20.8

 

      其中:一般贸易

4286

 

28.7

 

            加工贸易

3684

 

14.6

 

      其中:机电产品

4990

 

16.7

 

高新技术产品

2870

 

16.0

 

  其中:国有企业

2697

 

19.8

 

        外商投资企业

5594

 

18.4

 

        其他企业

1267

 

35.1

 

出口大于进口

2622

 

47.7

 

其中:一般贸易

1099

 

32.2

 

加工贸易

2493

 

32.0

 

其他贸易

-970

 

2.6

 

表7  2007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货物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口额

比上年增长%

欧盟

2452

 

29.2

1110

 

22.4

美国

2327

 

14.4

694

 

17.2

中国香港

1844

 

18.8

128

 

18.9

日本

1021

 

11.4

1340

 

15.8

东盟

942

 

32.1

1084

 

21.0

韩国

561

 

26.1

1038

 

15.6

俄罗斯

285

 

79.9

197

 

12.1

印度

240

 

64.7

146

 

42.4

中国台湾

235

 

13.1

1010

 

16.0

  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7871家,比上年减少8.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748亿美元,增长13.6%。其中,制造业占54.7%;房地产业占22.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5.4%;批发和零售业占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2.7%。

 

表8  2007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业名称

企业数

(家)

比上年增长%

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

比上年

增长%

总      计

37871

 

-8.7

 

747.7

 

13.6

 

农、林、牧、渔业

1048

 

10.2

 

9.2

 

54.2

 

采矿业

234

 

12.5

 

4.9

 

5.4

 

制造业

19193

 

-22.6

 

408.6

 

-4.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52

 

-6.1

 

10.7

 

-16.6

 

建筑业

308

 

-12.5

 

4.3

 

-36.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58

 

-1.1

 

20.1

 

1.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392

 

1.0

 

14.9

 

38.7

 

批发和零售业

6338

 

35.9

 

26.8

 

49.6

 

住宿和餐饮业

938

 

-11.5

 

10.4

 

25.8

 

金融业

51

 

-1.9

 

2.6

 

-12.4

 

房地产业

1444

 

-39.8

 

170.9

 

107.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539

 

22.7

 

40.2

 

-5.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716

 

65.8

 

9.2

 

81.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4

 

16.7

 

2.7

 

39.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70

 

14.4

 

7.2

 

43.0

 

教育

15

 

-44.4

 

0.3

 

10.4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3

 

-35.0

 

0.1

 

-23.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7

 

-14.1

 

4.5

 

86.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

 

——

 

0.0

 

——

 

  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3%;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8亿美元,增长26.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649亿元,比上年增长9.7%。

 

表9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亿    吨

225.3

 

10.7

 

 

铁路

亿    吨

31.4

 

9.0

 

 

公路

亿    吨

162.8

 

11.0

 

 

水运

亿    吨

27.3

 

9.7

 

 

民航

万    吨

401.8

 

15.0

 

 

管道

亿    吨

3.8

 

17.9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99180.5

 

11.8

 

 

铁路

亿吨公里

23797.0

 

8.4

 

 

公路

亿吨公里

11257.6

 

15.4

 

 

水运

亿吨公里

62182.2

 

12.1

 

 

民航

亿吨公里

116.4

 

23.5

 

 

管道

亿吨公里

1827.3

 

27.4

 

 

表10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

亿    人

223.7

 

 

10.5

 

铁路

亿    人

13.6

 

 

8.0

 

公路

亿    人

205.8

 

 

10.6

 

水运

亿    人

2.4

 

 

9.6

 

民航

万    人

18576.2

 

 

16.3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21530.3

 

 

12.2

 

铁路

亿人公里

7216.3

 

 

9.0

 

公路

亿人公里

11445.0

 

 

13.0

 

水运

亿人公里

77.3

 

 

5.0

 

民航

亿人公里

2791.7

 

 

17.8

 

  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2.1亿吨,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7.8亿吨,增长12.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1179万标准箱,增长21.5%。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34万辆,增长20.8%。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增长26.7%,其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增长32.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15亿元,增长11.8%;电信业务总量18545亿元,增长27.1%。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836万门,总容量达到5.1亿门。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654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485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168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623万户,年末达到54729万户。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127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38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9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2.1亿人,宽带上网人数1.63亿人。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1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外国人2611万人次,增长17.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576万人次,增长2.9%。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人数5472万人次,增长9.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亿美元,增长23.5%。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095万人次,增长18.6%。其中因私出境3492万人次,增长21.3%,占出境人数的85.3%。国内出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总收入7771亿元,增长24.7%。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万亿元,增长21.1%;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0万亿元,增长12.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增长16.4%。

 

表11  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401051

 

15.2

 

其中:企业存款

144814

 

21.8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76213

 

5.8

 

    其中:人民币

172534

 

6.8

 

各项贷款余额

277747

 

16.4

 

其中:短期贷款

118900

 

16.8

 

中长期贷款

138579

 

22.4

 

  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085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3.3万亿元,增加8699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7万亿元,增加7147亿元。

 

  全年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8432亿元,比上年增加2838亿元。其中,发行A股(包括增发及可转债)283只,配股7只,筹集资金7728亿元,增加5264亿元;发行H股共14只,筹集资金704亿元,减少2427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股)数量由上年末的1434家增加到1550家,市价总值3271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5.9%。

 

  全年企业共发行债券17084亿元,比上年增加3520亿元。其中,金融债券11913亿元,增加2308亿元;企业(公司)债券1821亿元,增加806亿元;短期融资券3349亿元,增加406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464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74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99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265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064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80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02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42万人,在学研究生120万人,毕业生3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毕业生44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0万人,在校生2000万人,毕业生530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40万人,在校生2522万人,毕业生788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869万人,在校生5736万人,毕业生196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36万人,在校生10564万人,毕业生1870万人。特殊教育招生6万人,在校生41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49万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80亿元。全年国家安排了1540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541项“863”计划课题。新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9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23家。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69.4万件,其中国内申请58.7万件,占84.5%。受理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24.5万件,其中国内申请15.3万件,占62.4%。全年授予专利权35.2万件,其中国内授权30.2万件,占85.7%。授予发明专利权6.8万件,其中国内授权3.2万件,占47.0%。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1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全年成功发射卫星10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发射。

 

  年末全国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2470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356个。全国现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84个,已累计完成对近7万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全国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72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218万台(件)。全年制定、修订国家标准1411项,其中新制定747项。全年共发布气象预警信号3350次,警报690次。全国共有地震台站1314个,地震遥测台网31个。全国共有66个海洋观测站、9200个海洋监测站位。测绘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946种,测绘图书417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856个,文化馆2921个,公共图书馆2791个,博物馆1634个。广播电台263座,电视台287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教育台44个。有线电视用户1511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616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02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58部。出版各类报纸439亿份,各类期刊29亿册,图书66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395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787万卷(件)。

 

  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31.5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0万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00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40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54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590个。卫生技术人员46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4万人,注册护士147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27.9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万个。乡镇卫生院3.9万个,床位67.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86.3万人。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358.1万例,报告死亡12954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72.4/10万,死亡率0.99/10万。

 

  全年运动健儿在22个项目中共获得了123个世界冠军,8人2队10次创10项世界纪录。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表12  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32129

100.0

 

其中:城镇

59379

44.9

 

乡村

72750

55.1

 

其中:男性

68048

51.5

 

女性

64081

48.5

 

其中:0-14岁

25660

19.4

 

15-59岁

91129

69.0

 

60岁及以上

15340

11.6

 

其中:65岁及以上

10636

8.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减少709万人。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1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515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95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2051万人,增加631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98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68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3131万人,增加7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1645万人,增加45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2155万人,增加1887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3966万人,增加142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7755万人,增加1296万人。244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220亿元,累积受益2.6亿人次。全年城市医疗救助4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2%。农村医疗救助603万人次,增长150.1%。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2306万人次。

 

  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86万人。全年227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31万人;3452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1859万人。

 

  年末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0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63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8万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0299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32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17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42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8.83万公顷。灾毁耕地1.79万公顷。生态退耕2.54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49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9.58万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4.07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人均水资源1873立方米,减少3.0%。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增加1.9%。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6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5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农业用水减少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下降9.5%。人均用水量437立方米,下降1.1%。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处,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处,水气矿产地3处。有77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原煤406.2亿吨。

 

  全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520万公顷,完成造林成活面积37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6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成活面积268万公顷,占完成造林成活面积的72.2%。全民义务植树22.7亿株。截至2007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8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0%。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3.3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5.2亿吨,增长17.4%;精炼铜399万吨,增长13.0%;电解铝1112万吨,增长27.6%;乙烯1048万吨,增长11.4%;水泥13.3亿吨,增长10.5%。

 

  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

 

  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

 

  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占27.3%;有16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9%。在监测的342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6.1%,较好的占64.6%,轻度污染的占28.1%,中度污染的占1.2%。

 

  全年平均气温为10.1℃,比上年高0.2℃。全年共有8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增加2个。

 

  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7000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9.0%,提高3.3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28.5亿平方米,增长7.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0%,提高1个百分点。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4899万公顷,上升19.2%。其中,绝收575万公顷,上升6.2%。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9260起,上升13.3%。无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全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6亿元,上升46.9%;死亡1168人,上升54.9%。全年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5亿元,上升10.9%。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4亿元,减少59.5%。全年累计发生赤潮面积11610平方公里,减少41.5%。全年实际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5万起,共造成59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4.8亿元。全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成灾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2亿元。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01480人,比上年下降10.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13人,下降26.3%;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05人,下降8.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485人,下降27.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万起,造成8.2万人死亡,38.0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5.1人,减少1.1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5.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速度的计算基数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做了相应调整。水果、蔬菜产量数据正在核定中,另行发布。

 

  6.6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7.钢材产量及消费量数据中均含部分使用钢材加工成其他钢材的重复计算因素。

 

  8.固定资产投资按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计算的合计数据小于全国数据,是因为有部分跨地区的投资未计算在地区数据中。

 

  9.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10.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与以前年份公报中“保费收入”内涵一致。

 

  1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非从业人员。

 

  1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1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由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后于近期公布。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8年2月28日

 

  2007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表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全   国

 

 

 

 

城   市

农   村

居民消费价格

4.8

 

4.5

 

5.4

 

食  品

12.3

 

11.7

 

13.6

 

       其中: 粮食

6.3

 

6.4

 

6.2

 

              肉禽及其制品

31.7

 

31.6

 

31.8

 

         油脂

26.7

 

25.5

 

28.3

 

              鲜蛋

22.9

 

23.0

 

22.8

 

              鲜菜

7.3

 

6.6

 

9.4

 

              鲜果

0.1

 

-0.2

 

1.0

 

烟酒及用品

1.7

 

1.8

 

1.6

 

衣  着

-0.6

 

-0.9

 

0.2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9

 

1.9

 

2.1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1

 

1.7

 

2.8

 

交通和通信

-0.9

 

-1.6

 

0.6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

 

-0.7

 

-1.6

 

居  住

4.5

 

4.5

 

4.4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新增加12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59万公顷,增加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94万公顷,减少6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增加10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0150万吨,比上年增加350万吨,增产0.7%,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增产1.3%;早稻产量3196万吨,增产0.3%;秋粮产量35420万吨,增产0.6%。

 

  全年棉花产量760万吨,比上年增产1.3%。油料产量2461万吨,减产4.2%。糖料产量11110万吨,增产11.4%。烤烟产量239万吨,减产3.9%。茶叶产量114万吨,增产10.9%。

 

  全年肉类总产量6800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猪肉减少9.2%;牛、羊肉分别增长6.1%和5.8%。全年水产品产量4737万吨,增长3.3%。全年木材产量6974万立方米,增长5.5%。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7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私营企业增长26.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6.3%,重工业增长1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9%,纺织业增长16.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6.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4.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6.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8.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1.5%。6大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18.9%,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4.7%,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1.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1.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7.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13.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8%。

 

表2  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  位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万吨

2000.0

 

14.7

 

亿米

660.0

 

10.3

 

化学纤维

万吨

2390.0

 

15.3

 

成 品 糖

万吨

1271.4

 

34.0

 

卷    烟

亿支

21413.8

 

5.9

 

彩色电视机

万台

8433.0

 

0.7

 

家用电冰箱

万台

4397.1

 

24.5

 

房间空气调节器

万台

8014.3

 

17.0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

亿吨标准煤

23.7

 

7.0

 

原  煤

亿吨

25.36

 

6.9

 

原  油

亿吨

1.87

 

1.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693.1

 

18.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32777.2

 

14.4

 

其中:火电

亿千瓦小时

27218.3

 

14.9

 

水电

亿千瓦小时

4828.8

 

10.8

 

粗  钢

万吨

48966.0

 

16.8

 

钢  材

万吨

56894.4

 

21.3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2350.8

 

22.7

 

其中:精炼铜(铜)

万吨

344.1

 

14.6

 

电解铝

万吨

1228.4

 

32.6

 

氧化铝

万吨

1945.3

 

46.7

 

水  泥

亿吨

13.6

 

9.9

 

硫  酸

万吨

5500.0

 

9.3

 

纯  碱

万吨

1771.8

 

13.6

 

烧  碱

万吨

1759.3

 

16.4

 

乙  烯

万吨

1047.7

 

11.4

 

化  肥(折100%)

万吨

5786.9

 

8.3

 

发电设备

万千瓦

12991.0

 

11.1

 

汽  车

万辆

888.7

 

22.1

 

其中:轿车

万辆

479.8

 

24.0

 

大中型拖拉机

万台

20.3

 

1.9

 

集成电路

亿块

411.6

 

22.6

 

程控交换机

万线

5387.1

 

-27.2

 

移动通信手持机

万台

54857.9

 

14.3

 

微型电子计算机

万台

12073.4

 

29.3

 

  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

 

表3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利润总额

比上年同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22951

 

 

36.7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9662

 

 

29.6

其中:集体企业

566

 

 

25.2

股份制企业

12209

 

 

35.1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

6126

 

 

34.3

其中:私营企业

4000

 

 

50.9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470亿元,增长23.2%;上缴税金1661亿元,增长18.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分城乡看,城镇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农村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723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9%;中部地区34283亿元,增长33.3%;西部地区28194亿元,增长28.2%。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投资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投资64928亿元,增长23.2%。

 

表4  2007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行            业

投资额

比上年增长%

总      计

117414

 

25.8

 

农、林、牧、渔业

1466

 

31.1

 

采矿业

5271

 

26.9

 

  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

1805

 

23.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2230

 

22.4

 

制造业

35497

 

34.8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

1646

 

37.6

 

        食品制造业

967

 

26.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1412

 

50.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3507

 

38.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799

 

50.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563

 

12.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299

 

34.9

 

        金属制品业

1609

 

46.2

 

        通用设备制造业

2341

 

49.4

 

        专用设备制造业

1696

 

55.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724

 

38.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610

 

44.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96

 

24.3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070

 

9.8

 

  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

7908

 

8.7

 

建筑业

1182

 

48.5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2844

 

14.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796

 

1.3

 

批发和零售业

2444

 

28.9

 

住宿和餐饮业

1326

 

41.2

 

金融业

149

 

25.4

 

房地产业

28543

 

32.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65

 

30.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543

 

16.7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9177

 

22.3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36

 

28.8

 

教育

2212

 

3.9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803

 

13.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124

 

31.0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2866

 

7.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8010亿元,增长32.1%。商品房竣工面积58236万平方米,增长4.3%。商品房销售面积76193万平方米,增长23.2%,其中商品住宅69104万平方米,增长24.7%。

 

表5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新增发电机组容量

万千瓦

10009

 

22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

万千伏安

18848

 

新建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678

 

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

公里

480

 

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938

 

新建公路

公里

143595

 

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8059

 

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

万吨

43916

 

新增局用交换机容量

万门

836

 

新增光缆线路长度

万公里

146

 

新增数字蜂窝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

万户

2428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75040亿元,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2352亿元,增长19.4%;其他行业零售额1818亿元,增长4.5%。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8.3%,肉禽蛋类增长40.9%,服装类增长28.7%,汽车类增长36.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5%,日用品类增长26.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6%,通讯器材类增长8.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3.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3.6%,家具类增长43.2%,化妆品类增长26.3%,金银珠宝类增长41.7%,中西药品类增长25.1%。

 

  六、对外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货物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货物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出口大于进口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

 

表6  2007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出口总额

21738

 

23.5

 

货物出口额

12180

 

25.7

 

      其中:一般贸易

5386

 

29.4

 

            加工贸易

6177

 

21.0

 

      其中:机电产品

7012

 

27.6

 

        高新技术产品

3478

 

23.6

 

  其中:国有企业

2248

 

17.5

 

        外商投资企业

6955

 

23.4

 

        其他企业

2977

 

39.2

 

货物进口额

9558

 

20.8

 

      其中:一般贸易

4286

 

28.7

 

            加工贸易

3684

 

14.6

 

      其中:机电产品

4990

 

16.7

 

高新技术产品

2870

 

16.0

 

  其中:国有企业

2697

 

19.8

 

        外商投资企业

5594

 

18.4

 

        其他企业

1267

 

35.1

 

出口大于进口

2622

 

47.7

 

其中:一般贸易

1099

 

32.2

 

加工贸易

2493

 

32.0

 

其他贸易

-970

 

2.6

 

表7  2007年对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货物出口额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进口额

比上年增长%

欧盟

2452

 

29.2

1110

 

22.4

美国

2327

 

14.4

694

 

17.2

中国香港

1844

 

18.8

128

 

18.9

日本

1021

 

11.4

1340

 

15.8

东盟

942

 

32.1

1084

 

21.0

韩国

561

 

26.1

1038

 

15.6

俄罗斯

285

 

79.9

197

 

12.1

印度

240

 

64.7

146

 

42.4

中国台湾

235

 

13.1

1010

 

16.0

  全年非金融领域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7871家,比上年减少8.7%。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748亿美元,增长13.6%。其中,制造业占54.7%;房地产业占22.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5.4%;批发和零售业占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2.7%。

 

表8  2007年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行业名称

企业数

(家)

比上年增长%

实际使用金额(亿美元)

比上年

增长%

总      计

37871

 

-8.7

 

747.7

 

13.6

 

农、林、牧、渔业

1048

 

10.2

 

9.2

 

54.2

 

采矿业

234

 

12.5

 

4.9

 

5.4

 

制造业

19193

 

-22.6

 

408.6

 

-4.6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52

 

-6.1

 

10.7

 

-16.6

 

建筑业

308

 

-12.5

 

4.3

 

-36.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58

 

-1.1

 

20.1

 

1.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392

 

1.0

 

14.9

 

38.7

 

批发和零售业

6338

 

35.9

 

26.8

 

49.6

 

住宿和餐饮业

938

 

-11.5

 

10.4

 

25.8

 

金融业

51

 

-1.9

 

2.6

 

-12.4

 

房地产业

1444

 

-39.8

 

170.9

 

107.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539

 

22.7

 

40.2

 

-5.2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716

 

65.8

 

9.2

 

81.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54

 

16.7

 

2.7

 

39.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70

 

14.4

 

7.2

 

43.0

 

教育

15

 

-44.4

 

0.3

 

10.4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3

 

-35.0

 

0.1

 

-23.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07

 

-14.1

 

4.5

 

86.9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0

 

——

 

0.0

 

——

 

  全年对外直接投资额(非金融部分)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3%;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8亿美元,增长26.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649亿元,比上年增长9.7%。

 

表9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货物运输总量

亿    吨

225.3

 

10.7

 

 

铁路

亿    吨

31.4

 

9.0

 

 

公路

亿    吨

162.8

 

11.0

 

 

水运

亿    吨

27.3

 

9.7

 

 

民航

万    吨

401.8

 

15.0

 

 

管道

亿    吨

3.8

 

17.9

 

 

  货物运输周转量

亿吨公里

99180.5

 

11.8

 

 

铁路

亿吨公里

23797.0

 

8.4

 

 

公路

亿吨公里

11257.6

 

15.4

 

 

水运

亿吨公里

62182.2

 

12.1

 

 

民航

亿吨公里

116.4

 

23.5

 

 

管道

亿吨公里

1827.3

 

27.4

 

 

表10  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旅客运输总量

亿    人

223.7

 

 

10.5

 

铁路

亿    人

13.6

 

 

8.0

 

公路

亿    人

205.8

 

 

10.6

 

水运

亿    人

2.4

 

 

9.6

 

民航

万    人

18576.2

 

 

16.3

 

旅客运输周转量

亿人公里

21530.3

 

 

12.2

 

铁路

亿人公里

7216.3

 

 

9.0

 

公路

亿人公里

11445.0

 

 

13.0

 

水运

亿人公里

77.3

 

 

5.0

 

民航

亿人公里

2791.7

 

 

17.8

 

  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2.1亿吨,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7.8亿吨,增长12.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1179万标准箱,增长21.5%。

 

  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69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4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534万辆,增长20.8%。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增长26.7%,其中私人轿车1522万辆,增长32.5%。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15亿元,增长11.8%;电信业务总量18545亿元,增长27.1%。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836万门,总容量达到5.1亿门。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3654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4859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168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8623万户,年末达到54729万户。年末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9127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38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9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2.1亿人,宽带上网人数1.63亿人。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31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5%。其中,外国人2611万人次,增长17.6%;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576万人次,增长2.9%。在入境旅游者中,过夜旅游人数5472万人次,增长9.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亿美元,增长23.5%。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095万人次,增长18.6%。其中因私出境3492万人次,增长21.3%,占出境人数的85.3%。国内出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增长15.5%;国内旅游总收入7771亿元,增长24.7%。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万亿元,增长21.1%;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3.0万亿元,增长12.2%。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0.1万亿元,增长15.2%;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增长16.4%。

 

表11  2007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指        标

年末数

比上年末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401051

 

15.2

 

其中:企业存款

144814

 

21.8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76213

 

5.8

 

    其中:人民币

172534

 

6.8

 

各项贷款余额

277747

 

16.4

 

其中:短期贷款

118900

 

16.8

 

中长期贷款

138579

 

22.4

 

  全年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3.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5085亿元。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3.3万亿元,增加8699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7万亿元,增加7147亿元。

 

  全年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8432亿元,比上年增加2838亿元。其中,发行A股(包括增发及可转债)283只,配股7只,筹集资金7728亿元,增加5264亿元;发行H股共14只,筹集资金704亿元,减少2427亿元。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股)数量由上年末的1434家增加到1550家,市价总值3271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5.9%。

 

  全年企业共发行债券17084亿元,比上年增加3520亿元。其中,金融债券11913亿元,增加2308亿元;企业(公司)债券1821亿元,增加806亿元;短期融资券3349亿元,增加406亿元。

 

  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464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74亿元;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998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265亿元,其中寿险业务给付1064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款及给付180亿元;财产险业务赔款1021亿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42万人,在学研究生120万人,毕业生3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66万人,在校生1885万人,毕业生448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00万人,在校生2000万人,毕业生530万人。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40万人,在校生2522万人,毕业生788万人。全国初中招生1869万人,在校生5736万人,毕业生196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736万人,在校生10564万人,毕业生1870万人。特殊教育招生6万人,在校生41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349万人。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180亿元。全年国家安排了1540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541项“863”计划课题。新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9个,国家工程实验室6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9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23家。全年受理国内外专利申请69.4万件,其中国内申请58.7万件,占84.5%。受理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24.5万件,其中国内申请15.3万件,占62.4%。全年授予专利权35.2万件,其中国内授权30.2万件,占85.7%。授予发明专利权6.8万件,其中国内授权3.2万件,占47.0%。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1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全年成功发射卫星10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成功发射。

 

  年末全国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2470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356个。全国现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84个,已累计完成对近7万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全国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72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218万台(件)。全年制定、修订国家标准1411项,其中新制定747项。全年共发布气象预警信号3350次,警报690次。全国共有地震台站1314个,地震遥测台网31个。全国共有66个海洋观测站、9200个海洋监测站位。测绘部门公开出版地图1946种,测绘图书417种。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856个,文化馆2921个,公共图书馆2791个,博物馆1634个。广播电台263座,电视台287座,广播电视台1993座,教育台44个。有线电视用户15118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616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全年生产故事影片402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58部。出版各类报纸439亿份,各类期刊29亿册,图书66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395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787万卷(件)。

 

  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机构31.5万个,其中医院、卫生院6.0万个,妇幼保健院(所、站)300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40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354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590个。卫生技术人员46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04万人,注册护士147万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27.9万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万个。乡镇卫生院3.9万个,床位67.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86.3万人。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358.1万例,报告死亡12954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72.4/10万,死亡率0.99/10万。

 

  全年运动健儿在22个项目中共获得了123个世界冠军,8人2队10次创10项世界纪录。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1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94万人,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913万人,死亡率为6.93‰;自然增长率为5.1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22。

 

表12  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单位:万人

指   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32129

100.0

 

其中:城镇

59379

44.9

 

乡村

72750

55.1

 

其中:男性

68048

51.5

 

女性

64081

48.5

 

其中:0-14岁

25660

19.4

 

15-59岁

91129

69.0

 

60岁及以上

15340

11.6

 

其中:65岁及以上

10636

8.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减少709万人。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1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41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515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95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22051万人,增加6319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98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68万人。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农民工3131万人,增加76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1645万人,增加45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12155万人,增加1887万人。其中参保农民工3966万人,增加142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7755万人,增加1296万人。2448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7.3亿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5.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累计支出总额为220亿元,累积受益2.6亿人次。全年城市医疗救助4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7.2%。农村医疗救助603万人次,增长150.1%。民政部门资助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2306万人次。

 

  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86万人。全年227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31万人;3452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1859万人。

 

  年末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0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63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2.8万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0299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32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17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42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建设占用耕地18.83万公顷。灾毁耕地1.79万公顷。生态退耕2.54万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0.49万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9.58万公顷。当年净减少耕地4.07万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人均水资源1873立方米,减少3.0%。全年平均降水量608毫米,增加1.9%。年末全国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86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多蓄水52亿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576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6%。其中,生活用水增长1.6%,工业用水增长2.7%,农业用水减少2.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9立方米,下降9.5%。人均用水量437立方米,下降1.1%。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08处,其中,能源矿产地50处,金属矿产地73处,非金属矿产地82处,水气矿产地3处。有77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12.1亿吨,天然气6974亿立方米,原煤406.2亿吨。

 

  全年完成造林作业面积520万公顷,完成造林成活面积37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完成256万公顷。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成活面积268万公顷,占完成造林成活面积的72.2%。全民义务植树22.7亿株。截至2007年底,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18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0%。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3.3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7.8%。煤炭消费量25.8亿吨,增长7.9%;原油消费量3.4亿吨,增长6.3%;天然气消费量673亿立方米,增长19.9%;电力消费量32632亿千瓦小时,增长14.1%。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5.2亿吨,增长17.4%;精炼铜399万吨,增长13.0%;电解铝1112万吨,增长27.6%;乙烯1048万吨,增长11.4%;水泥13.3亿吨,增长10.5%。

 

  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

 

  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

 

  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占27.3%;有16个城市为劣三级,占2.9%。在监测的342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6.1%,较好的占64.6%,轻度污染的占28.1%,中度污染的占1.2%。

 

  全年平均气温为10.1℃,比上年高0.2℃。全年共有8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增加2个。

 

  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7000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59.0%,提高3.3个百分点;集中供热面积28.5亿平方米,增长7.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0%,提高1个百分点。

 

  全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63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4899万公顷,上升19.2%。其中,绝收575万公顷,上升6.2%。全年共发生森林火灾9260起,上升13.3%。无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全年因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26亿元,上升46.9%;死亡1168人,上升54.9%。全年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5亿元,上升10.9%。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4亿元,减少59.5%。全年累计发生赤潮面积11610平方公里,减少41.5%。全年实际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5万起,共造成59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4.8亿元。全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6次,成灾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2亿元。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01480人,比上年下降10.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13人,下降26.3%;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05人,下降8.4%;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1.485人,下降27.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万起,造成8.2万人死亡,38.0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5.1人,减少1.1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5.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速度的计算基数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做了相应调整。水果、蔬菜产量数据正在核定中,另行发布。

 

  6.6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7.钢材产量及消费量数据中均含部分使用钢材加工成其他钢材的重复计算因素。

 

  8.固定资产投资按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计算的合计数据小于全国数据,是因为有部分跨地区的投资未计算在地区数据中。

 

  9.房地产业投资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外,还包括建设单位自建房屋以及物业管理、中介服务和其他房地产投资。

 

  10.原保险保费收入是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与以前年份公报中“保费收入”内涵一致。

 

  1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是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非从业人员。

 

  12.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

 

  1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将由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后于近期公布。

[责任编辑:]

相关链接

政府机构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统计网站

社会团体网站

国际组织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统计网站

社会团体网站

国际组织网站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务院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保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国家网信办

国务院新闻办

新华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科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电总台

中国气象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工局

国家烟草局

国家移民局

国家林草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航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疾控局

国家矿山安监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局

国家药监局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兵团

北京局

天津局

河北局

山西局

内蒙古局

辽宁局

吉林局

黑龙江局

上海局

江苏局

浙江局

安徽局

福建局

江西局

山东局

河南局

湖北局

湖南局

广东局

广西局

海南局

重庆局

四川局

贵州局

云南局

西藏局

陕西局

甘肃局

青海局

宁夏局

新疆局

兵团局

天津总队

山西总队

江苏总队

浙江总队

安徽总队

河南总队

湖南总队

广东总队

云南总队

陕西总队

新疆总队

兵团总队

中国统计学会

联合国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联合国统计司

世贸组织

粮农组织

劳工组织

基金组织

工发组织

教科文组织

世卫组织

世界银行

欧盟

经合组织

联合国开发署

联合国人口基金

联合国环境署

联合国儿童基金

世界粮食计划署

国际组织网站

版权所有: 国家统计局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7号 (100826)

京ICP备0503467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2号

网站标识码bm36000002

联系方式: 010-68783311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务院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保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国家网信办

国务院新闻办

新华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科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电总台

中国气象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工局

国家烟草局

国家移民局

国家林草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航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疾控局

国家矿山安监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局

国家药监局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兵团

北京局

天津局

河北局

山西局

内蒙古局

辽宁局

吉林局

黑龙江局

上海局

江苏局

浙江局

安徽局

福建局

江西局

山东局

河南局

湖北局

湖南局

广东局

广西局

海南局

重庆局

四川局

贵州局

云南局

西藏局

陕西局

甘肃局

青海局

宁夏局

新疆局

兵团局

天津总队

山西总队

江苏总队

浙江总队

安徽总队

河南总队

湖南总队

广东总队

云南总队

陕西总队

新疆总队

兵团总队

中国统计学会

联合国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联合国统计司

世贸组织

粮农组织

劳工组织

基金组织

工发组织

教科文组织

世卫组织

世界银行

欧盟

经合组织

联合国开发署

联合国人口基金

联合国环境署

联合国儿童基金

世界粮食计划署

国际组织网站

中国历年GDP数据 -- 快易数据

中国历年GDP数据 -- 快易数据

快易理财网

股票

新股

银行

汇率

数据

注册

登录

 

  我的首页

  我的编辑

  我的消息

  退出

数据

中国历年GDP数据

中国历年GDP数据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是衡量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GDP(美元)走势图

中国历年GDP数据

年份

中国

GDP(美元)

占世界%

2022

17.96万亿 (17,963,171,479,205)

17.8066%

2021

17.82万亿 (17,820,459,508,852)

18.3426%

2020

14.69万亿 (14,687,744,162,801)

17.2244%

2019

14.28万亿 (14,279,968,506,242)

16.2684%

2018

13.89万亿 (13,894,907,857,925)

16.0556%

2017

12.31万亿 (12,310,491,333,980)

15.1078%

2016

11.23万亿 (11,233,313,730,288)

14.6804%

2015

11.06万亿 (11,061,572,618,594)

14.6933%

2014

10.48万亿 (10,475,624,944,290)

13.1212%

2013

9.57万亿 (9,570,471,111,847)

12.3149%

2012

8.53万亿 (8,532,185,381,696)

11.2841%

2011

7.55万亿 (7,551,545,703,518)

10.2096%

2010

6.09万亿 (6,087,191,746,738)

9.1253%

2009

5.1万亿 (5,101,691,124,358)

8.3791%

2008

4.59万亿 (4,594,336,785,752)

7.1532%

2007

3.55万亿 (3,550,327,803,024)

6.0745%

2006

2.75万亿 (2,752,118,657,221)

5.3066%

2005

2.29万亿 (2,285,961,149,904)

4.7764%

2004

1.96万亿 (1,955,346,768,757)

4.4243%

2003

1.66万亿 (1,660,280,543,870)

4.2333%

2002

1.47万亿 (1,470,557,654,824)

4.2037%

2001

1.34万亿 (1,339,400,897,153)

3.9758%

2000

1.21万亿 (1,211,331,651,829)

3.5734%

1999

1.09万亿 (1,094,010,482,677)

3.3370%

1998

1.03万亿 (1,029,060,747,620)

3.2413%

1997

9616.02亿 (961,601,980,984)

3.0241%

1996

8637.49亿 (863,749,314,718)

2.7077%

1995

7344.85亿 (734,484,834,573)

2.3560%

1994

5643.22亿 (564,321,854,521)

2.0156%

1993

4447.31亿 (444,731,282,435)

1.6952%

1992

4931.37亿 (493,136,961,883)

1.9245%

1991

4133.75亿 (413,375,445,354)

1.7273%

1990

3945.66亿 (394,565,747,349)

1.7204%

1989

3477.68亿 (347,768,051,311)

1.7019%

1988

3123.54亿 (312,353,631,207)

1.5903%

1987

3270.89亿 (327,089,403,146)

1.8636%

1986

3005.14亿 (300,514,204,520)

1.9579%

1985

3098.36亿 (309,835,803,013)

2.3875%

1984

3137.29亿 (313,728,547,706)

2.5177%

1983

2306.87亿 (230,686,747,153)

1.9223%

1982

2050.9亿 (205,089,699,858)

1.7553%

1981

1958.66亿 (195,866,382,432)

1.6524%

1980

1911.49亿 (191,149,211,575)

1.6628%

1979

1782.81亿 (178,280,594,413)

2.2285%

1978

1495.41亿 (149,540,752,829)

1.7113%

1977

1749.36亿 (174,935,933,078)

2.3866%

1976

1539.39亿 (153,939,265,947)

2.3755%

1975

1634.3亿 (163,429,530,659)

2.7398%

1974

1441.89亿 (144,188,970,821)

2.7033%

1973

1385.43亿 (138,543,170,458)

2.9756%

1972

1136.89亿 (113,689,308,020)

2.9643%

1971

998.01亿 (99,800,593,790)

3.0033%

1970

926.03亿 (92,602,634,891)

3.0765%

1969

797.06亿 (79,705,614,854)

2.9034%

1968

708.46亿 (70,846,276,051)

2.8432%

1967

728.81亿 (72,881,364,882)

3.1570%

1966

767.2亿 (76,720,005,491)

3.5491%

1965

704.36亿 (70,436,008,642)

3.5315%

1964

597.08亿 (59,708,125,203)

3.2581%

1963

507.07亿 (50,706,614,526)

3.0351%

1962

472.09亿 (47,209,186,415)

3.0529%

1961

500.57亿 (50,056,685,957)

3.4609%

1960

597.16亿 (59,716,249,310)

4.3237%

按年份查询各国数据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

1979

1978

1977

1976

1975

1974

1973

1972

1971

1970

1969

1968

1967

1966

1965

1964

1963

1962

1961

1960

比较相关国家/地区历年数据

中国 vs 美国

中国 vs 日本

美国 vs 日本

中国 vs 德国

中国 vs 英国

中国 vs 印度

中国 vs 越南

中国 vs 韩国

中日韩比较

英法德比较

自定义国家查询...

按国家/地区查询历年数据

亚洲

中国

香港

澳门

新加坡

日本

泰国

菲律宾

韩国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尼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

尼泊尔

印度

马尔代夫

蒙古

孟加拉

约旦

巴勒斯坦

沙特阿拉伯

黎巴嫩

也门

叙利亚

哈萨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格鲁吉亚

阿富汗

塔吉克斯坦

不丹

以色列

东帝汶

阿曼

文莱

卡塔尔

阿塞拜疆

乌兹别克斯坦

科威特

伊拉克

伊朗

吉尔吉斯斯坦

阿联酋

巴林

亚美尼亚

欧洲

英国

德国

法国

比利时

意大利

西班牙

葡萄牙

瑞士

冰岛

奥地利

捷克

匈牙利

波兰

希腊

俄罗斯

土耳其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斯洛文尼亚

克罗地亚

圣马力诺

芬兰

列支敦士登

马耳他

荷兰

黑山

白俄罗斯

安道尔

拉脱维亚

挪威

卢森堡

马其顿

摩尔多瓦

立陶宛

法罗群岛

丹麦

马恩岛

阿尔巴尼亚

塞尔维亚

乌克兰

斯洛伐克

塞浦路斯

波黑

爱沙尼亚

爱尔兰

摩纳哥

瑞典

美洲

美国

加拿大

委内瑞拉

玻利维亚

波多黎各

荷属圣马丁

尼加拉瓜

巴拉圭

智利

圣基茨和尼维斯

牙买加

乌拉圭

法属圣马丁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

多米尼克

圭亚那

哥斯达黎加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百慕大

伯利兹

格林纳达

格陵兰

海地

墨西哥

圣卢西亚

安提瓜和巴布达

洪都拉斯

多米尼加

秘鲁

苏里南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库拉索

危地马拉

巴巴多斯

巴西

开曼群岛

萨尔瓦多

阿鲁巴

巴拿马

阿根廷

巴哈马

古巴

大洋洲

澳大利亚

新西兰

基里巴斯

法属波利尼西亚

关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

马绍尔群岛

斐济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瓦努阿图

美属萨摩亚

帕劳

萨摩亚

图瓦卢

汤加

巴布亚新几内亚

所罗门群岛

新喀里多尼亚

瑙鲁

非洲

南非

埃及

安哥拉

阿尔及利亚

尼日尔

纳米比亚

加纳

佛得角

利比里亚

毛里求斯

利比亚

坦桑尼亚

博茨瓦纳

布基纳法索

毛里塔尼亚

塞拉利昂

吉布提

几内亚

塞舌尔

刚果(金)

贝宁

尼日利亚

多哥

喀麦隆

摩洛哥

乍得

布隆迪

莱索托

莫桑比克

津巴布韦

刚果(布)

埃塞俄比亚

科摩罗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马达加斯加

塞内加尔

卢旺达

赞比亚

冈比亚

南苏丹

肯尼亚

突尼斯

科特迪瓦

赤道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斯威士兰

中非

索马里

厄立特里亚

加蓬

马拉维

马里

苏丹

乌干达

×

本操作需要登录

本操作需要登录

 登录

 免注册快捷登录

 

 注册

如果您已经登录请刷新:

 点此处刷新

关闭

×

确认

取消

关于快易理财网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 2012 - 2024 快易理财网

声明:快易理财网的信息及分析结果仅供参考,不构成实际操作建议!

苏ICP备15002115号   

本页快照时间: 2024-03-07 16:21:17

2007年我国GDP达246619亿元 增11.4% CPI上涨4.8%

 

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宏观经济

 

2007年我国GDP达246619亿元 增11.4% CPI上涨4.8%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1月24日   来源:统计局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E-mail推荐

2007年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2008年1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 谢伏瞻

    2008年1月24日上午10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介绍0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图为谢伏瞻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政府网 张泳 摄。

    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加快0.6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比上年增长1.3%;早稻319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35420万吨,比上年增长0.6%。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12月份增长17.4%),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重工业增长19.6%,轻工业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增幅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39个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8.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1.4%,化工行业增长51.5%,煤炭行业增长49.1%,钢铁行业增长47.2%,电力行业增长39.0%。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

    4、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增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12月份9015亿元,增长20.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均增长20%以上。

    5、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12月份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12月份上涨8.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12月上涨5.4%)。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6、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7、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贷款增加较多。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回落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5.3万亿元,增长21.0%,加快3.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0334亿元,增长12.1%,回落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6323亿元,比上年多增4482亿元。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3878亿元,比上年多增4599亿元。全年投放现金3262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21亿元。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依然存在,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新的一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力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链接

·

统计局介绍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

·

统计局发布07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等数据

·

统计局发布11月各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等数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责任编辑: 于卫亚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中国简况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26日   来源:统计局网站

【字体:大 中 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8年2月28日

    2007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净增加1040万人,新增加120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全年税收收入49449亿元(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比上年增加11813亿元,增长31.4%。

    二、农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59万公顷,增加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094万公顷,减少60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67万公顷,增加10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0150万吨,比上年增加350万吨,增产0.7%,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增产1.3%;早稻产量3196万吨,增产0.3%;秋粮产量35420万吨,增产0.6%。

    全年棉花产量760万吨,比上年增产1.3%。油料产量2461万吨,减产4.2%。糖料产量11110万吨,增产11.4%。烤烟产量239万吨,减产3.9%。茶叶产量114万吨,增产10.9%。

    全年肉类总产量6800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猪肉减少9.2%;牛、羊肉分别增长6.1%和5.8%。全年水产品产量4737万吨,增长3.3%。全年木材产量6974万立方米,增长5.5%。

    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7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万公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  上一页   6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责任编辑: 郭桢

【E-mail推荐

 

中国统计年鉴 -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 国家统计局

EN

搜索

首页

机构

新闻

时政要闻

统计新闻

数据

公开

服务

互动

知识

专题

最新发布

数据解读

新闻发布会

统计制度

统计标准

指标解释

统计公报

普查数据

中国统计年鉴

发布日程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 > 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注:建议使用IE7以上版本普通模式(“兼容性视图”),或360浏览器兼容模式浏览(非极速模式)。

热点专题

相关链接

政府机构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统计网站

社会团体网站

国际组织网站

政府机构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统计网站

社会团体网站

国际组织网站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务院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保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国家网信办

国务院新闻办

新华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科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电总台

中国气象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工局

国家烟草局

国家移民局

国家林草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航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疾控局

国家矿山安监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局

国家药监局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兵团

北京局

天津局

河北局

山西局

内蒙古局

辽宁局

吉林局

黑龙江局

上海局

江苏局

浙江局

安徽局

福建局

江西局

山东局

河南局

湖北局

湖南局

广东局

广西局

海南局

重庆局

四川局

贵州局

云南局

西藏局

陕西局

甘肃局

青海局

宁夏局

新疆局

兵团局

天津总队

山西总队

江苏总队

浙江总队

安徽总队

河南总队

湖南总队

广东总队

云南总队

陕西总队

新疆总队

兵团总队

中国统计学会

联合国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联合国统计司

世贸组织

粮农组织

劳工组织

基金组织

工发组织

教科文组织

世卫组织

世界银行

欧盟

经合组织

联合国开发署

联合国人口基金

联合国环境署

联合国儿童基金

世界粮食计划署

国际组织网站

版权所有: 国家统计局  联系我们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7号 (100826)

京ICP备0503467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42号

网站标识码bm36000002

联系方式: 010-68783311

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务院国资委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市场监管总局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

广电总局

体育总局

国家信访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保局

国务院参事室

国管局

国务院研究室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国务院台办

国家网信办

国务院新闻办

新华社

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科院

中国工程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广电总台

中国气象局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国家能源局

国家国防科工局

国家烟草局

国家移民局

国家林草局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航局

国家邮政局

国家文物局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疾控局

国家矿山安监局

国家消防救援局

国家外汇局

国家药监局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兵团

北京局

天津局

河北局

山西局

内蒙古局

辽宁局

吉林局

黑龙江局

上海局

江苏局

浙江局

安徽局

福建局

江西局

山东局

河南局

湖北局

湖南局

广东局

广西局

海南局

重庆局

四川局

贵州局

云南局

西藏局

陕西局

甘肃局

青海局

宁夏局

新疆局

兵团局

天津总队

山西总队

江苏总队

浙江总队

安徽总队

河南总队

湖南总队

广东总队

云南总队

陕西总队

新疆总队

兵团总队

中国统计学会

联合国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联合国统计司

世贸组织

粮农组织

劳工组织

基金组织

工发组织

教科文组织

世卫组织

世界银行

欧盟

经合组织

联合国开发署

联合国人口基金

联合国环境署

联合国儿童基金

世界粮食计划署

国际组织网站

国家统计局介绍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介绍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查看回信留言

全部频道

首页>国新专题>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年度信息

国家统计局介绍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2010-01-29   来源:中国网

打印

字大

字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     郭卫民: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请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先生,介绍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先生。现在请谢伏瞻局长做介绍。     谢伏瞻: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早上好!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再次相聚,首先我代表国家统计局在过去一年当中对我们统计工作的支持、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于新闻界的媒体、各个单位以及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们在过去一年当中对国家统计工作的关注、关心和客观报道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期待在新的一年里和大家继续加强合作。下面我先将2007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然后再回答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谢伏瞻: 2007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回落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加快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加快0.6个百分点。      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比上年增长1.3%;早稻319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35420万吨,比上年增长0.6%。    2、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效益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5%(12月份增长17.4%),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8%;集体企业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5%。重工业增长19.6%,轻工业增长1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29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7%,增幅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39个工业行业全部实现盈利。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68.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61.4%,化工行业增长51.5%,煤炭行业增长49.1%,钢铁行业增长47.2%,电力行业增长39.0%。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17414亿元,增长25.8%,加快1.5个百分点(12月份16809亿元,增长19.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825亿元,增长19.2%。在城镇投资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4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1%;第二产业51020亿元,增长29.0%;第三产业64928亿元,增长23.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比上年增长21.0%,中部地区增长34.0%,西部地区增长28.2%。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    4、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增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12月份9015亿元,增长20.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9.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均增长20%以上。    5、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12月份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12月份上涨8.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12月上涨5.4%)。全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7.6%,涨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6、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加快0.8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非金融机构外商直接投资7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7、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贷款增加较多。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0.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7%,回落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15.3万亿元,增长21.0%,加快3.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30334亿元,增长12.1%,回落0.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6323亿元,比上年多增4482亿元。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3878亿元,比上年多增4599亿元。全年投放现金3262亿元,比上年多投放221亿元。    谢伏瞻: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依然存在,价格上涨压力加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新的一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指导思想,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力争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谢谢大家!     郭卫民: 现在我们开始提问,提问时请先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中央电视台记者:谢局长好!2007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物价的快速上涨,但是从您刚才发布的数据来看,全年上涨4.8%,远高于3%的控制目标。从月份来看,无论是CPI还是持平价格指数都没有回落趋势。我的问题之一:CPI在2007年达到4.8%是否可以认为已经出现了轻度的通货膨胀?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效果体现在什么地方?谢谢。     谢伏瞻:  谢谢你的问题。这个问题确实当前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物价的上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总量上来讲,流动性压力比较大。广义货币超过了40万亿,充裕的货币供给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影响因素之一。影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也非常多,既有世界性的流动性过剩的影响,也有我们自身的结构性矛盾的影响。     从结构上讲,影响这一轮CPI上涨的诱因是在年中猪肉价格的上涨。从6月份开始,肉价所带动的CPI上涨就超过了4%,肉价的上涨又是因为2006年肉价过低,导致了生猪的存栏下降,特别是存栏母猪的下降。另外是蓝耳病,异病的影响使得价格增加。还有粮食价格上涨,饲料成本上升,还有散户养猪的少了,吃肉的多了,这都引起了肉价上涨,带动了整个CPI的上涨。影响物价上涨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国际性的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市场的输入性影响,首先是石油价格的上涨。石油价格从2003年的25美元一桶左右的价格到2007年最高峰值超过了100美元一桶。我们进口石油比较多,这对于国内的油价上涨、国内物价的上涨是有推动作用的。     第二个方面,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2007年国际市场价格几乎上涨了一倍,国内价格涨幅低于世界上涨幅度。石油价格和食用植物油的价格都是刚性很强的产品,所以也是推动CPI上涨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因素。在这里我还想说一下,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国际背景是和以往有很大不同的。在这一轮物价上涨中,印度去年CPI上涨是5.2%,俄罗斯上涨9.4%,包括美国,预计也达到了2.8%。像欧元区,CPI也上涨2%以上。所以总体上来讲,这一轮的通货膨胀还是有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影响的原因是我刚才讲的,一个是原油、一个是粮食,这两种基础商品的上涨是主要的原因。     所以,概括起来讲,这一轮的物价上涨既有总量原因,也有结构性的原因;既有国内的因素,也有国际性的因素和影响;既有需求拉动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动的影响,还加上市场的预期,还有财富效应等等,是一种综合影响的结果。所以,要控制物价的上涨,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这些措施要收到成效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道琼斯通讯社记者: 两个问题请问谢局长:第一,您的新闻材料稿没有提到外部经济的风险,请问中国今年应该比较关注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风险,还是比较关注中国内部的通货膨胀压力、经济过热的风险?第二,您是统计局局长,也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委员,您认为美国美联储降息、美国经济衰退是否会对减少中国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的空间?谢谢。    谢伏瞻:这个问题非常好。最近大家都对美国经济的走势非常关心,我们也一样,也非常关注美国经济的走势,及其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和中国都是这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所以美国经济减速无疑会对世界经济的走势产生负面影响。对于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完全统一的看法。关键的问题是这场危机到底影响有多深,持续时间有多长。      所以,对于美国经济的走势,我们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关注美国货币当局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关注这些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另外一方面,也要着力于解决中国经济自身所存在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对于短期的汇率政策、利率政策,我想这些问题都需要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时段,经济运行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所面对的主要矛盾,以及世界经济的变化来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谢伏瞻: 整个政策的取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来,宏观经济政策要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这样一个总的指导思想下,我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美国经济减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谢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记者:去年以来各界对宏观经济的数据关注度非常高,从我手上的材料被记者揉成这样也可以看出媒体的热情。请问谢局长,您怎么看待社会各界对GDP和CPI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您觉得老百姓应该怎么样看待CPI和GDP跟自己的关系?谢谢!     谢伏瞻:  这个问题也非常好。确实,今年以来,社会各界对于中国经济的统计数据都非常关心、非常关注,我想这应该是好事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一个国民来讲,关心一个国家的发展,这说明我们国民的爱国心,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增强了,就会激励他们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另外,相对于CPI就更容易理解。因为CPI关系到每一个居民的日常生活,与他们当前的生活和未来的支出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大家关心CPI,也就是关心自己的生活,这点我也能够充分理解。    谢伏瞻:  不过,我想在这里再强调几句,大家对这种数据的关心不能过了头。比方说,相对于CPI,因为CPI是一个全国的几百种商品或者多少种规格品的一个大筐子、一堆商品加权的平均数,反映的是价格总水平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果我们拿国家公布的CPI跟我们每天上街去买东西所涉及到的每一种商品去比较,往往大家可能会产生误解或者是错觉,因为不同的人群对物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消费结构群体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的物价涨幅不一样,大家对物价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它是一个总量数据,反映的是全国的平均水平。所以,我们拿它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联系自身的实际,联系本地的实际,这是我的一点建议。        香港NOW新闻台的记者: 您怎样看2008年的经济预测?还有去年全球的股市发生了很大波动,您认为未来这一年会怎么样?您觉得中央的调控政策什么时候可以收效?物价会不会继续涨?        谢伏瞻: 你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如果有记者朋友去年这个时候参加过我们的新闻发布会的话,大概应该能记得,我曾经表示过,国家统计局,至少我个人对于经济不做预测。因为我做了预测以后,会影响统计结果,这样是不合适的。所以,我在这里对你提出的问题简要一点说。      首先,对于中国经济2008年的走势,我个人是看好的。我认为中国经济在2008年还将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增长速度如果出现缓慢或适度回落的话,我想也应该是我们所期望的。      第二,关于物价。在2008年,我们的物价确实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即使没有任何新涨价的因素,仅仅是2007年的物价上涨翘尾影响,我们都面临着比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所以党中央、国务院把控制物价的上涨作为我们今年宏观调控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也一定能够收到应有的成效。      至于股市的走势,我想不用说全球的股市,就中国股市我都说不清楚,所以我很抱歉,不能对此作出评价。      谢谢!     德国电视2台记者:您好,谢局长。我有三个问题:第一,在CPI里面,各类消费品的比例是如何计算的?第二,能源和房地产价格是如何计算到价格指数里面的?第三,在您的讲话中提到经济运行当中结构性的矛盾,您所说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谢谢。     谢伏瞻:  第一个问题,在CPI当中包含八大类商品:      第一类是食品,食品当中又包括粮食、淀粉、干豆类和豆制品、油脂、肉禽及其制品,蛋、水产品,菜、调味品、糖、茶和饮料等,非常多,我们也计划适当的时候把这个公布出来。      第二大类是烟酒及其用品;      第三大类是衣着;      第四大类是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      第五大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第六大类是交通和通讯;      第七大类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第八大类是居住。这是八大类,与居民的消费相关的所有类别都包括。     谢伏瞻:    第二个问题关于房地产的价格是否包括在CPI当中。我想因为大家,尤其是媒体和广大老百姓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反复提这个问题,都认为为什么不把房地产价格放在CPI当中,所以借此机会我想做一个解释。准确地说,在我们的CPI当中,是不直接包括商品房销售价格的,但是包含了居住类的价格。在居住类价格当中,包括了建房和装修材料,包括租房的租金,包括对公房的房租和私房的房租,以及其他费用。也包括自有住房,包括房屋贷款利率的变化,物业管理费用、维修费用等等,这实际上都是与房价密切相关的。      为什么在CPI当中不直接包括房价?首先,国际统计上大家都讲究可比,各国的CPI当中都不直接包括房价,都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像贷款利率、建筑材料、房屋租金等等,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所以各国之间为了可比,必须要统一。第二,房屋的购买是一种投资行为,只有每年的日常消费才构成消费,所以房屋是耐用品,要至少消费50年或者更长,所以通常是把它放到每一年去算,这就是抵押的原因。        谢伏瞻: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说的结构性矛盾到底包括哪些。第一,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还不太合理,第二产业占的比重偏大,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偏小。第二,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消费的结构占的比重偏小,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着投资拉动。第三,我们的内外之间的结构,就是经济的增长对于外需的依赖还比较强劲,我们需要更多的通过国内的需求增长,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谢谢!     德国电视2台记者: 谢局长,八大类消费品在整个统计过程中占的比例是多少?比如说食品占到百分之多少,居住在CPI价格体系里占多少?    谢伏瞻:  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们现在没有公布,实际上可以推算,食品占32.74%。     新华社记者: 刚才谢局长报告发布的标题是“2007年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很多人都认为是去年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去年的宏观调控措施还不尽人意,比如说房价上涨过快,外贸顺差增长也比较快,物价上涨也比较快。请问谢局长怎么看这个问题?谢谢!        谢伏瞻: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我觉得当前各界对中国经济走势的评价,包括对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效,总体上还是肯定的、正面的、积极的。如何看待中国的宏观调控及其成效,首先看效果,看效果不能只从一个时点看,要看整个过去五年这一轮经济增长的阶段。    谢伏瞻:  第一,在过去五年中,我们的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持续时间最长,持续了五年。我们五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6%,而且这五年当中年度之间的波幅不超过1个百分点,这也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二,过去五年的就业增加最多,五年新增的城镇就业达到了5100万人,平均每年超过1000万人。第三,这五年也是中国经济效益最好的五年,在五年当中,我们的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03亿元增长到2007年超过5万亿元。我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五年累计达到了78632亿元,2007年达到22000多亿元。第四,这五年也是我们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在五年当中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年均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年均增长9.8%,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五年年均增长6.8%,这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快速增长的五年。第五,这五年也是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明显提高的五年,我们在五年当中电力装机容量累计增加了3.5亿千瓦,高速公路增加了28000公里,整个基础设施的建设、产业总体水平都在大幅度提高。工业企业、金融企业都扭转了过去经营困难的局面,盈利水平大幅度增加,综合实力也在大幅度增加,竞争力在大幅度提高。     谢伏瞻: 再说到短期,你刚才所提到的是否不见成效或者成效不明显的问题。2007年,我们的经济增长一季度增速是11.1%,二季度增速是11.9%,到了下半年,三季度,从11.9%降到了11.5%,四季度进一步降到了11.2%,这说明经济增长偏快的势头在初步得到遏制。      从你说的投资来看,三季度的投资增长是25.3%,比二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四季度的增速是23%,比三季度回落2.3个百分点,也是在缓慢回落。贸易顺差三季度比二季度回落了22.2个百分点,四季度比三季度回落了37.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的增速也是在逐步回落。价格在下半年的涨幅还处在高位,主要的影响因素前面我已经说过了,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控,也应该会收到应有的成效。      最后我想说,过去这五年大家现在感受不到什么,如果今后经济发展再过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回过头来看这五年就会更加感觉到这五年发展不容易和珍贵。    法新社记者: 首先请问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数据出来之后是否会超过德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国?刚才您说了,您不做预测。根据以往的数据,我们能够对未来进行判断,您是否能进行判断?上星期提到CPI的计算要进行改革,在现阶段的情况下,作出这么一个大的举动,目的是否是减少现在经济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它一个更好的解释?如果进行了CPI计算方法的改革后,您自己估计将来的数据是比现在高还是低?     谢伏瞻: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关于2007年中国经济总量是否会超过德国,第一,德国数据还没有出来,我还无从比较。但是我估算,至少2007年还不会,因为汇率的变化。第二,我想强调一下,无论中国排第三还是排第四,我觉得这都不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总量即使排在了德国之前,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然是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人均水平还仍然比较低。第三,我们无论排名怎么变化,作为中国都是希望各个国家能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我们中国无论位次排在第几都将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谢伏瞻: 第二个问题,关于CPI的计算改革问题。我们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关系到民生的统计,包括的内容很多。首先是收入问题,包括对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对于城镇在私营单位工作的工人们工资的统计,还包括探索构建了城乡一体化的住户收支调查指标体系等等。包括就业的统计,我们要改善住户调查,通过住户的调查来搜集劳动就业的有关信息。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建立农民工的统计调查制度,包括农民工的总量、结构、流向、变动等等。准确地说,我们在2008年关于物价的统计改革,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要加强对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的编制工作。我们在2007年的时候已经对13个城市试点,编制城镇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编制这个价格指数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各级地方政府解决低收入群体因为价格的变化对他们收入的影响,政府所应该采取的一些补助政策。2008年我们计划在90个市县推进这项工作,在我们试点取得经验之后,进一步向全国来推广。    第二项价格统计是关于进一步做好价格统计的监测预警工作,主要是对食品,这都不涉及到改变CPI的权数,或者是CPI的统计,是另外增加一项统计,增加一项对于部分食品价格的调查,增加从月报改为旬报。    第二,关于进一步做好价格统计的监测预警工作,主要是对食品,这都不涉及到改变CPI的权数,或者是CPI的统计,是另外增加一项统计,增加一项对于部分食品价格的调查,增加从月报改为旬报。     第三,关于房地产价格的统计。房地产价格的统计改革,一是统一所调查的城市辖区或企业项目统计范围;二是合并和规范一些指标的设置,比如说像经济适用房,因为它严格说不属于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价格的商品住宅范畴,所以,在2008年的房价统计当中,是把普通住宅和高档住宅归类为商品住宅,而经济适用房则作为保障型住房来统计。在房价的采价方法上取消上年同期样本的调查,只采集上期、本期的样品房的价格,这样做使得价格更能反映房价及时的变化。      总之,我们在价格的统计改革上主要的目的是更能够反映老百姓所关注的问题,更能把我们的数据通过统计调查弄得更准确、更及时,而不是说改革以后改变结果,对于结果只是我们工作最后得出来的东西,而不是事先所设定的。    谢伏瞻: 谢谢各位,谢谢各位的支持。          郭卫民: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责任编辑:康小兰]

相关链接>>

统计局就200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介绍2005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介绍200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统计局就2009年11月主要统计数据情况召开发布会

国家统计局:2009年7月份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

国家统计局介绍2006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Copyright www.scio.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10669号-8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中国统计年鉴―2007

中国统计年鉴―2007

此网页使用了框架,但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框架。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科学院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国科学院

 

English | 繁体 | RSS | 网站地图 | 收藏 | 邮箱 |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 机构 科研 院士 人才 教育 合作交流 科学普及 出版 信息公开 专题 访谈 视频 会议 党建 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旧专题 > 文献出版专题 >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7年第一期 > 战略与决策研究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与预测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7-06-07

【字号: 小  中  大 】

 

摘要 2006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走势平稳、经济效益显著改善”的良好局面。展望2007年,尽管存在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品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难有彻底改变等若干不利因素,但中国经济的巨大内在增长动力依然没有改变。经济景气指数分析和计量预测模型均表明,2007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年底增长速度有可能小幅回落。预测结果显示,2007年GDP增长率约为9.8%,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5.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大约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约增长14.1%。

1 引言

时至2006年年底,纵观2006年全年经济形势,我国经济整体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走势平稳、经济效益显著改善”的良好局面,全年GDP增速约为10.5%,CPI为1.4%左右,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

2006年年初,关于中国经济的热门话题是“通胀与通缩”的争论;到了年中,上半年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银行信贷和货币投放过多以及出口贸易顺差过大等问题,又引起经济趋热或过热的激烈讨论。对经济的过热苗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在二季度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控强劲投资势头,如央行三次上调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连续两次加息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逐渐显现。11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26.6%,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呈现回落态势;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8%,虽然略高于去年同期0.7个百分点,但增幅自4月份以来逐步走低,比10月末下降0.4个百分点,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态势得到了较好控制。2006年中国经济可谓是从年初“通胀与通缩”的争论、年中的“过热”担忧到年末的“欣喜”声一路走来。

展望2007年,一方面是连续数年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势头,另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品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难有彻底改变等若干不利因素,2007年的中国经济走势如何?本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对2007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2 2006年经济形势回顾

温故而知新,为分析和预测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首先来回顾2006年的中国经济。

2.1 GDP高速增长,但结构性

矛盾未见缓和

2006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10%以上的高速增长,前三季度GDP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10.3%,10.9%和10.7%,近10年来首次前三季度的增长率均超过10%,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长增速继续保持高于GDP增速,并且在2006年再创新高,一至三季度分别达到12.5%,13.2%,13%;第三产业相对GDP增速略低,却也达到了8.9%,9.4%,9.5%的较快发展势头;农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增速与前2年持平,2006年一至三季度增速分别为4.5%,5.1%,4.9%。

通过观察1993年以来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化,2006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第二产业比重仍在上升,而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仍在下降。而在第二产业中,重工业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在11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4.9%的统计数据背后,生铁、粗钢、钢材和氧化铝产量分别为3554万吨、3796万吨、4175万吨和121.92万吨,分别增长18.3%、24.1%、23.9%和50.9%,水泥1.15亿吨,增长16.6%。由此说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依然没有变化,以依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式经营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

2.2 消费物价平稳,但资源资产价格上涨

较快

2006年我国物价走势结构性特征十分显著,上游资源品价格涨势迅猛,而中游投资品与下游消费品价格则保持温和小幅上涨。消费物价1-11月累计上涨1.3%,低于上年同期0.6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累计上涨6.1%和2.9%,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均有所下降。受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和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06年下半年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出现大幅上涨,涨幅基本恢复到近2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游投资品与下游消费品价格的温和小幅上涨,为2006年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但是上游资源品价格的大幅上涨,预示着2007年经济增长面临着更加紧张的资源限制。

2.3 投资和消费增长失衡状况有所

改善,但不容乐观

受政府换届效应、资金供给宽裕、国际环境趋好和企业效益提高等因素的影响,2006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达36368.35亿元,增长31.3%,创3年来新高。为了防止经济由“偏快增长”转向“经济过热”,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如央行连续2次加息、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4次公开发行定向票据等银根紧缩政策,国家8部委对问题较为集中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发改委还针对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出台了8个行业的调整指导意见,并且制定了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具体办法以及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等有效措施。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实施,调控的效果逐渐显现,2006年下半年投资增速开始回落。

与多年消费增长缓慢的情形相比,2006年消费呈现可喜上升势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累计总额68911亿元,同比增长13.6%,比上年同期高出0.7个百分点,尽管2006年上半年实施若干紧缩性的宏观调控政策,但7-11月消费品零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3.7%、13.8%、13.9%、14.3%和14.1%。

投资增速的回落与消费增长的上升,对2006年的经济增长质量贡献良多。但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仍有一定差距,投资与消费增长失衡的结构性矛盾仍将是制约2007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矛盾。

2.4 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国际收支失衡严

2006年我国外贸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进出口增速差距缩小,但由于出口基数大,1—11月份我国贸易顺差增速较快。据海关统计,2006年1—11月累计进出口总值为15935.64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了24.3%。其中,出口8750.4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7.5%;进口7185.20亿美元,同比增长20.6%;累计贸易顺差1565.21亿美元,同比增长72.0%,远超去年全年1019亿美元的水平。对外贸易仍然是2006年经济增长中的主要动力之一。

但是经常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在2006年10月份就已经跨过万亿美元关口,超越日本高居全球之首。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给人民币施加了巨大升值压力,2006年以来人民币汇价屡创新高。在贸易顺差加大之时,2006年也是我国外贸出口遭遇贸易摩擦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贸易摩擦的增大为未来出口增长增添了难度。

3 2007年经济增长走势分析

我们之所以用“欣喜”二字来评价2006年中国经济,是基于两大原因:

(1)受前期投资增长过快的影响,2005年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曾引起人们极大的担忧,甚至将其作为中国经济趋冷的预警信号,但2006年中国经济以既成事实的10.5%以上增长速度告诉人们,2006年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繁荣时期。

(2)中国经济连续4年保持了2位数以上增长速度,面对国际市场初级资源产品价格的高涨,中国物价总体水平平稳,没有出现大幅波动。特别是2006年上半年过多的信贷投放并未给全年经济带来较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相反居民消费水平稳中偏旺。

然而回顾2006年年初,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对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都出现了较大偏差,人们更多地看到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认为中国经济不可能在2006年持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势头,然而2006年中国经济10.5%以上的增速给了大家一个意外。分析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固然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更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内在驱动力依然强劲,而这些力量将更大程度上左右2007年的中国经济走势。

不可否认,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与出口。目前多数经济预测专家将中国2007年经济走势基于来年的投资与出口:当世界经济与美国经济增长出现减缓迹象时,我国外贸出口自然会受到一定的抑制;2006年下半年国内投资增长回落,似乎表明投资热情已过,2007年投资也会减速,并由此做出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减速预测。

其实,影响出口和投资的因素很多。2005年底,面对我国贸易顺差不断加大的局势,就出台了人民币小幅升值、出口退税减免、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等多项措施,许多经济专家也曾预测过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将减小,但事实是2006年贸易顺差继续加大。导致我国出口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土地、资源以及劳动力成本严重偏低,出口企业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背后的利益驱动才是出口高涨的直接动力。

同样,2006年国家针对高能耗行业的新开工项目和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严格控制与整顿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投资过快的趋势。但不论是高能耗行业还是房地产行业,它们仍然是2006年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需要看到,短期的投资增速回落不能预估未来的投资趋势,投资反弹的体制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商业银行以利差收益为主的经营模式没有改变;二是政府官员以GDP增长为主要政绩的考核评价方式没有改变;三是资源的非市场化配置机制没有改变。当体制性固有矛盾没有解决之时,短期的投资减速主要是依赖于带有行政色彩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所致。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的发展阶段,社会公共服务品长期严重不足,国家仍需要一定的投资建设解决或减少各种社会矛盾。

2006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目的在于表明了国家抑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平抑房价、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心,这些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确也起到了控制投资和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作用,但投资和货币信贷增速仍然高于2005年。在巨额外汇储备的压力下,货币供给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阻力。

诚然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各种问题,例如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贸易顺差增势不减、以依赖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没有明显改变等。最近几年国家也为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但收效甚微。例如为保障居民收入待遇,国家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证金;试图通过减免出口退税缓解贸易顺差加大势头,等等。2006年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状况还表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仍在上升,相反国家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则有下降趋势,此与国家产业政策相悖。问题是这些结构性矛盾是否需要通过一定的减速来解决?我们认为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即可解决,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不能通过减缓经济增长来实行,而是要通过适度的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例如,我国的钢铁、水泥行业分别有30%和60%能耗高、污染重、技术含量低的落后产能支撑市场需求,这些落后产能的淘汰只能依赖行业的市场竞争和行业自身发展,必需借助于经济的整体发展,自行淘汰与行政干预皆不可能。经济发展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为了促进经济发展。

特别地,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有助于扩大预期消费,2006年居民消费正朝着稳中偏旺的方向发展。除汽车、住房消费外,新的消费热点还在不断掀起,如旅游、教育、健身等。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居民未来消费水平可望进一步提高,并逐步缓解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问题。

以上分析表明,中国经济的内外环境以及自身结构都决定了中国经济存在着巨大增长动力,这一力量始终推动着未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矛盾也需要通过经济增长加以解决,而国家宏观政策不是要改变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趋势,而是从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消费、投资、进出口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出发,适度调整保证经济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4 2007年经济增长的景气分析与主要

经济指标预测

4.1 2007年我国经济景气分析

从2005年以来,我们一直使用景气分析技术对经济增长态势进行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利用截至2006年11月份的最新数据,计算出以工业增加值为基准的合成指数、扩散指数*和景气信号灯**综合警情指数,作为2007年经济增长态势的判据之一。

(1)从先行合成指数和一致合成指数的走势看,预计2006年末至2007年我国经济将继续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的影响,处于回落-上扬-回落的调整态势。一致合成指数自2005年3月份开始连续上升14个月,直到2006年6月开始受陆续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影响,逐渐缓慢回落。先行合成指数自2004年3月份一直上升至2005年5月,从2005年6月份起至今,经历过一次小幅波动后,从2006年4月开始缓慢下降。综合考虑先行合成指数的峰谷领先一致合成指数的峰谷12-13个月和先行指数的现行走势,以及中央开始将往年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口号转变为“又好又快”后,因此明年将不断会有调控措施出台对经济进行微调以保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预计我国经济的回落态势将延续至2007年年初,之后将保持短暂轻微上扬的态势,至下半年后将小幅回落。

对构建一致指数的5个指标分别建立ARIMA模型,用以预测每个指标的未来值,再合成新的一致合成指数,观测一致合成指数的走势。预测结果表明:2007年初一致合成指数(见图7)在经历过短暂回落后开始进入缓慢而短暂的上升期,在8月后又将稳步回落。这与先行合成指数预警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2)从扩散指数看,2007年我国经济将小幅波动,但始终会保持在一个增长水平附近。一致扩散指数(见图8)在连续14个月处于50以下之后,于2005年4月开始一直高于50,直到2006年6月下降到50以下,一致扩散指数走势与一致合成指数在2005年3月出现谷后一直上扬到2006年6月后有所回落基本一致;而先行扩散指数自2004年3月以来长期保持在50以上,经过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间落入50下沿的短暂调整后,又回到50以上处于小幅波动状态,呈经济上升机制,参照先行扩散指数先行阶数为5—7个月,先行扩散指数近期的表现说明5—7个月后即经历了2006年下半年的回落2007年上半年经济将有所回升,这与合成指数的判断也是吻合的。

(3)从景气信号灯综合警情指数看,2006年整体经济运行在正常的绿灯区间,综合警情指数的预测显示2007年经济有上升-回落的过程。2006年综合警情指数一直在绿灯正常区域和黄灯趋热区域的边界下沿波动,到11月份止,与10月份持平,整体经济运行在正常的绿灯区间。进一步考察景气信号灯的分项指标,投资、信贷投放和工业增长因上半年表现过快受宏观调控逐渐回落,货币供应结构发生变化,消费需求稳步攀升,但对外贸易顺差扩大;发电量和财政预算收入仍在过热区间,2007年的经济运行状况将接受宏观调控措施实施效果的检验。

对构成景气信号灯的10个指标分别建立ARIMA模型进行预测,然后合成综合警情指数预测值。预测结果表明:综合警情指数在2007年上半年会达到趋热的黄灯区间下界,保持短暂的停留后迅速回落到绿灯区间,2007年下半年整体经济将在绿灯区间内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见图9),这与一致合成指数预测的分析结果是基本吻合的。

上述预测结果表明,不同的预测方法所得到的结论基本相同,即200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到下半年可能有所回落。

4.2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通过经济计量模型测算: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各季度分别在9.7%、10.1%、9.9%、9.8%左右,全年约为9.8%;工业增加值增长趋于稳定,全年增速约为15.8%;2007年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仍有一定差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在上半年保持高位增长,下半年有所回落,全年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2006年基本持平,全年增长14.1%;根据[2],2007年出口增速大约为21.9%,进口增速大约为24.1%,贸易顺差增长率大致在11.7%左右;根据[3],2007年消费价格指数增幅大约是2.5%左右;因此2007年中国经济整体上延续着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势头。

5 政策建议

5.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扩大居民消

短期内彻底解决我国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仍有较大困难,但可利用财政大幅增收的时机,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解决城乡居民后顾之忧;同时增加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加大对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的财政投入,减轻居民的教育、医疗过重负担,以此促进消费增长。事实上,2006年消费较快增长得益于以下两条:一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特别是农民收入连续三年较大幅度增长;二是政府采取了积极促进扩大消费的相关政策,如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制止教育乱收费、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等。

5.2 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

产增收

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过程的必经之路,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应加大教育科技的投入力度,增强行业发展中的技术含量,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优化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农业生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近几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政策,农业生产的稳定,粮食的增产丰收,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实际上,国内2004—2006年连续3年粮食生产丰收是我国经济实现稳步增长的有力保证。

5.3 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缓解住房供求

矛盾

近年房地产市场商品房价格持续走高,一方面严重抑制了居民的正常消费,增添了百姓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金融风险。政府应通过土地规划、市场竞标等措施加强土地管理,同时利用税收、信贷、利率等经济手段调整房地产市场结构矛盾和供需矛盾,使得中低收入阶层也能安居乐业。不仅如此,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严控房价过快上涨,有利于降低金融风险。

5.4 调整信贷结构,扶持中小企业健康成

虽然2006年上半年一度出现信贷投放过多局面,但中小企业贷款依然不畅。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不仅仅来源于企业规模,更多的还是来自于行业的景气状况和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与完善。政府应运用法律和市场机制逐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引导商业银行实施不同行业和不同规模企业的贷款需求。从信贷政策上,应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5.5 加强环境保护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

发展

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已明确将节能降耗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指标,面对日益加大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和环境污染问题,把能耗和污染程度作为项目审核的强制性门槛,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欧阳亮,杨晓光.2006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景气形

势分析.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中心系列研究报告,2006年17期.

2 谢雯,陈曦,庞叶等. 2007年我国进出口形势分析

与预测,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中心系列研究报告,2006年21期.

3 程建华,黄德龙,陈浩等. 2007年我国物价走势分

析与预测.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中心系列研究报

告,2006年24期.

7

* 本项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

项目资助(KSCX2-YW-N-039)和中国科学院预测科

学研究中心的资助

收稿日期:2006年12月22日

摘要 2006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走势平稳、经济效益显著改善”的良好局面。展望2007年,尽管存在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品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难有彻底改变等若干不利因素,但中国经济的巨大内在增长动力依然没有改变。经济景气指数分析和计量预测模型均表明,2007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年底增长速度有可能小幅回落。预测结果显示,2007年GDP增长率约为9.8%,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5.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大约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约增长14.1%。

战略与决策研究

Strategy & Policy Dicision Research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0)

6

2007's Economic Growth: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Yang Xiaoguang Ouyang Liang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 CAS, 100080 Beijing)

Cheng Jianhua

(Economics School of Anhui University, 220039 Hefei)

China has a quite goo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2006 with about 10.5% GDP growth, and about 1.4% CPI. Look ahead 2007, although there exist some difficulties such as world economy is going slowly, the prices of resource products are at high positions in both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the crude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does not change, the great internal driven force of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at its high level. Business cycl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China's economy will keep it high growth trend, and the speed will slow down at the end of 2007. Based on econometric models, we predict that the annual GDP growth rate is about 9.8%,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Industrial Value-Added is about 15.8%,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investment is about 23.5% and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consumption is about 14.1%.

Keywords economic growth; macro-adjust policies; business cycle analysis; economic forecasting

杨晓光研究员

8

战略与决策研究

Strategy & Policy Dicision Research

战略与决策研究

Strategy & Policy Dicision Research

表1 2007年工业增加值、投资及消费月度预测

月度 工业增加值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2007M01 15.77 28.69 15.56

2007M02 16.33 28.45 13.79

2007M03 16.39 27.45 13.86

2007M04 15.93 24.06 13.69

2007M05 15.70 24.58 14.28

2007M06 16.46 21.93 14.12

2007M07 15.43 23.52 13.94

2007M08 15.32 22.79 13.81

2007M09 15.71 21.98 13.97

2007M10 15.29 19.15 14.15

2007M11 15.55 22.61 13.68

2007M12 15.38 16.95 13.99

全年累计 15.77 23.51 14.07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合肥 230039)

程建华

10

* 先行指数的构成指标为:工业产品销售率、国家财政支出(不含债务还本)、粗钢产量、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逆

转)、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一致指数的构成指标:工业增加值、进口总值、能源生产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额、M1

**景气信号灯的构成指标为:工业增加值、能源生产总量、固定资产投资、M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财政收入、进出

口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M2、发电量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与预测

12

9

11

13

图1 1996—2006年GDP和三大产业累计增速走势比较

图2 1993—2006年三大产业占GDP比重比较

图3 轻、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变化

图4 消费价格指数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走势

14

图6 合成指数比较图

图7 一致合成指数预测图

图8 扩散指数比较图

图9 综合警情指数预测

图5 投资和消费增速的比较

杨晓光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管理决策与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分析、金融管理和管理科学。曾在荷兰、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地长期进行合作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后、北京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运筹应用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与预测

2007年 . 第22卷 . 第1期

2007年 . 第22卷 . 第1期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

分析与预测*

杨晓光 欧阳亮

关键词 经济增长,宏观调控,景气分析,经济预测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1996 - 中国科学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7号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全国GDP_2007年数据_聚汇数据

>

全国GDP_2007年数据_聚汇数据

首页

|

房价

地级城市

县级城市

|

数据

GDP

人口

工资

收入

金融

财政

外贸

城建

卫生

教育

全球

宏观

|

地区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东

江苏

山东

浙江

河南

四川

福建

湖北

湖南

安徽

河北

陕西

江西

辽宁

云南

广西

贵州

山西

内蒙古

新疆

黑龙江

吉林

甘肃

海南

宁夏

青海

西藏

更多

数据对比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GDP频道>全国

全国GDP 2007年数据如下:

区域GDP(亿元)人均GDP(元/人)第三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一产业(亿元)

全国

270092.30

20494.00

115787.70

126630.50

27674.10

广东

31742.60

33236.00

14056.56

16022.56

1663.49

江苏

25988.40

33798.00

9775.38

14497.42

1715.56

山东

22718.10

24329.00

7737.64

12529.41

2451.01

浙江

18640.00

36454.00

7547.94

10122.74

969.27

河南

14824.50

15811.00

4763.80

7904.01

2156.69

河北

12152.90

17561.00

4566.40

5849.50

1737.10

四川

10562.10

12963.00

3987.84

4607.73

1966.53

辽宁

10292.20

24022.00

4154.70

5060.20

1077.30

湖北

9451.40

16593.00

3991.06

4128.89

1331.44

福建

9325.60

25915.00

3852.62

4521.78

951.22

湖南

9285.50

14626.00

3854.22

3867.42

1563.81

安徽

7941.60

12989.00

3453.49

3371.80

1116.32

黑龙江

6126.30

16023.00

1850.90

3383.01

892.40

山西

5935.60

17542.00

2029.81

3602.31

303.46

江西

5777.60

13270.00

1958.71

2950.31

868.60

陕西

5681.80

15342.00

2255.21

2865.89

560.68

广西

5474.80

11542.00

2185.93

2073.99

1214.87

内蒙古

5166.90

21334.00

2281.65

2122.73

762.55

云南

5077.40

11287.00

2170.35

2057.40

849.60

吉林

4080.30

14966.00

1847.46

1477.66

755.22

新疆

3500.00

16887.00

1318.29

1588.47

593.28

贵州

2847.50

7778.00

1229.65

1187.17

430.64

甘肃

2675.10

10501.00

1055.05

1254.14

365.93

海南

1234.00

14683.00

528.42

354.26

351.32

宁夏

877.60

14458.00

362.69

422.01

92.89

青海

720.10

13100.00

363.17

419.03

81.61

西藏

344.10

11991.00

196.57

95.22

52.31

相关数据GDP分产业

GDP指数

GDP增长率

GDP构成

GDP贡献率

对GDP增长的拉动

选择标题时间范围单位中国GDP:房地产业1952 - 2023亿元

中国GDP:金融业1952 - 2023亿元

中国GDP增长率1953 - 2023百分点

中国GDP:住宿和餐饮业1952 - 2023亿元

中国GDP:工业1952 - 2023亿元

全员劳动生产率2010 - 2023元/人

中国GDP:批发和零售业1952 - 2023亿元

中国人均GDP1952 - 2023元

全国GDP1952 - 2023亿元

中国GDP:第二产业1952 - 2023亿元

全国金融业增加值1952 - 2023亿元

中国GDP:第一产业1952 - 2023亿元

中国GDP:第三产业1952 - 2023亿元

中国GDP构成:第三产业1952 - 2023%

中国国民总收入1952 - 2023亿元

中国GDP: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952 - 2023亿元

中国GDP构成:第一产业1952 - 2023%

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52 - 2023亿元

中国GDP构成:第二产业1952 - 2023%

全国房地产业增加值1952 - 2023亿元

批量查看查看更多(125条)

全国

人关注

关注

热门关键词:

GDP

制造业排名

世界人口排名

房价排名

生育率排名

搜 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用户协议

用户隐私权

意见反馈

用户帮助

Copyright 2023 gotohui.com闽ICP备08105781号-2闽公网安备35011102350481号

<